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年度学术交流会

9月15日 星期五 8:30-17:30 广州 | 2023

会议主持:应逸 副院长

会议室: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913会议室

地址:生物岛寰宇二路10号B栋9楼

交通指引:【会场定位】导航至“生物岛寰宇二路10号B栋”,从B栋一楼大门进入。

自驾指引:【停车场入口定位】导航至“广州国际生物岛园区-南区”前行5米右转进停车场负一楼,下坡后左转后右转,直行到底进入B区后停车,B栋电梯厅在前行方向左前方。

≈≈≈≈≈≈≈≈≈≈≈≈≈≈≈≈≈≈≈≈≈≈≈≈≈≈≈≈≈≈≈≈≈≈≈

9月15日 星期五

○ 科学家代表、市政府领导和医院领导致辞,颁发最佳学术海报奖
主持 应逸 副院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9:30-10:10 抗抑郁新药靶的研究进展
高天明 院士 南方医科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国家高端人才、全国优博指导教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精神健康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重大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Pharmacol Res及Neurosci Bull副主编。长期从事抗抑郁/焦虑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其领衔的学术团队,在抑郁症发病新机理及抗抑郁新靶点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及滚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等基金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代表性论文发表在Nat Med、Nat Neurosci、Neuron、JCI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被引用5000余次,研究成果入编14部神经科学及精神病学国际权威专著。培养的博士中,获国家高端人才4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广东省高端人才3人、全国优博论文奖1人、全军/广东省优博论文奖5人。

○ 10:10-10:50 神经炎症:慢性疼痛、记忆和情感障碍的共同机制
刘先国 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高级创新师、中山大学疼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副会长、国家卫建委疼痛病诊治专项能力培训项目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生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神经科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神经科学研究,聚焦于慢性疼痛、记忆和情感障碍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2014-至今入选Elsevier中国高引用学者。2023年入选Research.com发布的全球顶尖科学家。

○ 10分钟 茶歇

○ 11:00-11:40 突触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
夏  军 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脑与智能研究所所长、广州市脑与智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蛋白质转运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突触传递及突触形成,胰岛素分泌及顶体形成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明蛋白质转运在神经及精神疾病,糖尿病及不育症中的分子及细胞功能。其工作获多项香港研究资助局研究基金及国家自然基金委中港联合基金支持。近年来在领域内的关键学术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 Neuron, PNAS,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在领域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 11:40-12:20 神经免疫及血脑屏障破坏在认知功能损伤中的机制
唐亚梅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脑科学中心主任、神经科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脑疾病及其神经免疫学机制,以独立通讯作者在J Clin Oncol,Sci Transl Med,Neuron,BMC Med,EClinicalMedicine,Neur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数十篇。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神经内科医师、第七届树兰医学青年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和广东省卒中学会理事会副会长。

○ 12:30-14:00 午餐

○ 14:30-15:10 痛通路的表观调控机制
信文君 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主任、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感觉/情绪障碍及物质依赖的神经机制及干预。先后主持20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基金,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培育项目、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基础研究”重大科技专项等。担任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和广东省生理学会理事长。

○ 15:10-15:50 星形胶质细胞调节抑郁样行为:分子、细胞和环路
曹  雄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抑郁症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在抑郁症胶质细胞细胞学说取得进展,发现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减少及其上下游机制。主持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代表性论文发表在Nature Med.、J Clin Invest、Science Adv.、Biol. Psychiatry.、J Neurosci.、Theranostics、Stem Cells等刊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五)、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三)等。

○ 15:50-16:30 本能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
尚从平 教授 广州实验室

广州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主要结合光遗传学、神经电生理和单细胞测序等多种技术,聚焦动物本能行为的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中枢调控机制。代表性科研成果以第一(含共第一)或共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Science(2015)、Cell(2022)、Nature Neuroscience(2019)、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2021)、Progress in Neurobiology(2023)和eLife(2021)等国际期刊。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016)、 张香桐神经科学“优秀研究生论文奖”(2017),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骨干负责人。

○ 16:30-17:10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汤常永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获得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后。期间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科院优秀毕业生、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国家奖学金等奖励。主要从事成体神经发生与新生神经元发育、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iPSC 重塑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得研究。近年来Neuron,Molecular Psychiatry,Cell reports,JOVE,Nature Cell Biology, Journal Cell biology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 17:25-19:25 晚餐

9月14日 星期四

医院青年研究人员创新性研究海报展交流

9月16日 星期六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医院年度学术合作交流会

≈≈≈≈≈≈≈≈≈≈≈≈≈≈≈≈≈≈≈≈≈≈≈≈≈≈≈≈≈≈≈≈≈≈≈

主办方: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